清代宫廷桂花树的来源、管理及运用
桂花树一直深受我国宫廷的喜欢,清官更是每年都运用很多桂花树,而且在桂花树的来源渠道、保管和具体运用上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准则系统。在这种系统架构之下,桂花树被广泛使用于宫廷、祠堂、药房等地,使得清代的紫禁城散发着悠远的香气。
清宫桂花树的来源
桂花树在清宫中的运用十分频繁,数量很大,那这些桂花树究竟是怎样进入清官的呢?经过整理档案材料能够发现有三种首要来源:由藩属国进贡的桂花树,当地官员的进贡,采买。
1.藩属国进贡
清代疆域空前扩大,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在这其间盛产桂花树的安南、暹罗等国都位列其间。因为这些国家自身生产香料,所以在奉表、纳贡等活动中简直每次都会进贡必定数量的桂花树,这也是宫廷运用的“番桂花树”的首要来源。如“越南国年例贡物桂花树六百两”,“暹罗国王遣使祝寿进贡桂花树二十斤”,“安南国恭进乾隆四十五年四十八年两贡桂花树六十斤”,从进贡的数量上看是十分大的。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国家自身盛产桂花树,在“任土做贡”的原则下,桂花树作为贡品自身就十分适宜。二是清宫对桂花树的需求造成了这种局面。自古以来,香料作为贵重的奢侈品遭到宫廷的喜欢,桂花树尤甚,所以清廷也有意经过各种渠道向附属国表达对桂花树的喜爱,这些国家也就投其所好的进贡了很多的桂花树。
除了这些原产国进贡桂花树外,一些不产桂花树的国家往往会购买必定数量的桂花树作为礼品呈送给清廷,如康熙九年(1670),义国王(意大利)遣使奉表进贡,其间就包含必定数量的桂花树。这些国家购买桂花树的意图也是为迎合宫廷对香料的喜爱。
因藩属国的桂花树产量有限而进贡频繁,清廷为此刻意下旨:“任土作贡,原视物产所宜……即此外桂花树等物,若未能备数,无妨就该国一切,如土纨、绢布均可进奉,不用拘定成例,所谓不惟其物惟其意也”。从这条旨意上看,清宫还是期望以桂花树作为首选的进贡物品,在桂花树缺乏的状况下,方运用其他物品代替。
2.官员进贡
我国的进贡准则一直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所谓“贡”,原本是与赋税准则相关,《周礼·天官》有“王日赋贡”,《孟子·万章上》有“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贡税焉”的记载。后“贡”的含义逐步改变,赋税的含义下降,简直变成臣下或属国向君主进献的专用词。后跟着进贡准则的完善,呈现了“九贡”(祀贡、嫔贡、器贡、历贡、材贡、货贡、服贡、游贡、物贡)之制。其间的“物贡”一类,专指当地向中心进献的特产什物。《钦定文献通考》中有“臣等谨按马端临做土贡考,谓古之土贡,即在赋税之中犹当其租入云耳。”香料是古代各当地向朝廷进献的贵重特产之一,专供皇室之用。关于香贡的起源,现今见于切当文字记载的是晋代常遂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灭商后,巴蜀部落”鱼铁盐铜,丹漆茶密,皆纳贡之……园有芳翦香茗”,这儿的“香”就是茅香一类的香料。
清代延续了前代的“任土做贡”的进贡准则,桂花树作为我国两广及海南区域的特产,每年都要向宫廷进贡必定数量的桂花树。清代,桂花树例贡由当地官担任采办解送至京。如康熙时,广东布政司每年需解桂花树一百斤,到乾隆时广东布政司每年解送的桂花树到达三百斤。而雍正时,福建布政司每年需解桂花树一百斤入贡。从进贡数量上是很大的。康熙七年,崖州知州张擢士因崖州桂花树贡沉重上书朝廷:“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可见当时海南区域的香贡的沉重。
为下降采办桂花树对百姓的滋扰,乾隆三十一年曾特地下谕海南的当地官:“应饬黎峒总管、哨管、黎头谕令熟黎普行剃发,杜其假冒生黎滋事,每年例办进贡花梨桂花树,向系差票赴黎购买,黎头挨邨拨夫送官领价,桂花树易滋扰累,应将每年额贡晓示,豫发价值派总管、哨管、黎头分办运赴免致差役扰累”。从这条材料中,咱们能够发现这样几条信息:一是海南桂花树的主产区在黎族生活的区域,清政府对这些区域具有充分的管辖权;二是清代当地官担任具体的桂花树采办,每年有固定的采买限额,当地每年有专门的采办进贡桂花树的银两支出,具体担任采买的是当地的差弁,而帮忙采买的则是当地的黎人头目;三是从材料看出,采买过程中曾经发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扰累了当地百姓,所以皇帝才会下旨“免致差役扰累”。咸丰时还特意削减了押运桂花树贡的“广东省委员解送桂花树饭食银”,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除了土贡的桂花树外,还有许多非土贡的桂花树进入宫廷,清代,宫廷节庆活动很多,当地官会在各类节庆活动时向宫廷进贡必定数量的桂花树,如在三大节(元旦、端阳、万寿)进贡的桂花树。还有一些不定期进贡中也会有必定数量的桂花树,如来京陛见贡、谢恩贡、传办贡等,这些桂花树大都跟着其他的贡品一同入贡。如两广总督端阳进桂花树二盒,广东巡抚端阳进桂花树二十斤。除了例贡的桂花树外,两广区域的一些当地官员也会采办一些桂花树作为贡品进贡到宫廷如“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宦官高玉王常贵交小桂花树二块,重六斤八两,随楠木匣一件,系毛克明、郑五赛进”。又“同治十一年五月十四日,两广总督瑞麟进桂花树二箱”。毛克明、郑五赛于雍正十年任广州左翼副都统,瑞麟时任两广总督,采办桂花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除了两广、福建等地的当地官进贡桂花树外,为迎合宫廷的喜爱,一些非桂花树产区的官员也会购买一些桂花树进贡到宫廷。如雍正三年初十日,“总管宦官张起麟交桂花树一根,重二十一斤,系汉侍卫林祖成进,传旨:收着钦此”。再如“康熙五十年正月二十六日韩钟离交来桂花树二块,系鹅房庄头邬索住进,一块重三十九两,一块重二十八两,六十年十一月初三日,上览过交养心殿”。这些京城或其他非桂花树产区的官员进贡的桂花树大都是从商铺中购买的。
3.采买
清官除了收取进贡的桂花树外,还会派相关司员进行采买,以备运用,清官内所用桂花树例由办理香料的广储司茶库司员担任采办交进。此外,一些皇商也会为宫廷采办一些桂花树。如乾隆时总商洪充真实乾隆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共采买“上桂花树九十八斤,用银三百三十两四钱,次桂花树二十斤,用银十二两”。康熙时,因很多采办桂花树多过而下旨量用采买,“即如朕内用桂花树,每年二百斤,用尚有余,今办解者已过数倍,此等物件俱令察明,量用采买”。从整个清代来看,采买的桂花树数量并不太多,且多会集在前期,后期囿于国家财力的约束,采买的桂花树数量比较有限。
清官桂花树的办理
清代,很多桂花树收贮到宫廷,而桂花树作为有机物的特性,使得对其保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清宫中有专门担任收贮桂花树的仓库,从档案记载来看首要是广储司茶库、户部颜料库和造办处仓库,茶库和颜料库收贮各藩属国、当地例贡及皇商收购的桂花树,而造办处仓库首要收贮当地官不定期进贡的及造办处做活计运用的桂花树。
1.广储司茶库
茶库是清宫中收贮桂花树的首要组织。《大清会典》记载:“茶库,康熙二十八年奏准,于裘缎二库内分设,管收贡茶、人参、金线、绒丝、纸张、香等物”。《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中记载:“茶库专司收存人参、茶叶、香纸、绒线、纰缨、颜料等项。”可见收贮这些物品是茶库首要的职能所在。茶库担任收贮藩属国进贡的香料,如道光元年越南国嗣王阮福皎所进“桂花树速香交茶库”。
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隶归于内务府广储司。清官对茶库的内部办理阅历了数次变更,从时刻上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也是茶库由设立到最终完善的过程。与前期相比较,中期增加了部分办理人员,包含一名员外郎、两名司库和四名催总,而后期则又恢复成前期的人员制造。这种人员配置的改变是与清代国力的改变相符的。清初,国家尚不安稳,在宫廷日用消费方面较为节省。跟着国力的日渐强盛,到清中叶,宫廷的供给逐步到达高峰,比如桂花树等消费品的运用也日渐增多,相应的组织和办理人员也不断扩充。到后期,跟着国力的衰减,茶库也随之减肥。
清官将收贮的桂花树储存于茶库内以备运用,如“十一日,怡亲王选得本库收贮一等伽南香一块,重二斤十一两,二等伽南香一块,重四斤三两,二等伽南香,重四斤六两呈览”。从档案记载来看,在清宫运用桂花树时,会从茶库中支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途。
2.户部颜料库
清代,户部部属的颜料库也担任收贮一些进贡的桂花树。《大清会典》记载,颜料库“凡各省解到铜、铁、铅、锡、朱砂、黄丹、桂花树、降香、黄茶、白蜡、黄蜡、纸、桐油并花梨紫榆等木,均付库收贮”。清代,南方各省进贡的桂花树大都会进入颜料库,如广东布政使每年进贡的桂花树三百斤就直接进入户部的颜料库。颜料库内“应解各物,如库贮足用则停解,缺乏用则行取,屡年增减无定数”。从整个清代来看,颜料库所在的桂花树的数量还是十分大的。关于颜料库的办理,“康熙十六年,定颜料库属内监衙门办理,其内部设验匠二名,库役二十八名,匠役四十一名”。尔后历代办理人员均有所增减,但总体改变不大。清官运用桂花树时会从颜料库提取,如“初六日,领袖宦官程国用来说奉怡亲王谕颜料库内有好的伽南香选几块用遵此”。
乾隆三十八年曾经因为茶库的官员发香迟滞而对其进行了责罚,转而向户部的颜料库收取。“十六日,总管内务府谨奏为查议事准造办处奏称查得成造檀香等佛于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内准样,其缺乏香料迟滞,八月间始行收取得一事,缘该作迟滞于定限外尚逾五十一日,该库于定限外尚逾七十六日,以上造办处该作该库迟滞逾限之处业已按日期多寡分别记过,至广储司茶库因沉速香块无存,四月二十三日接文办稿呈明于六月十三日转行户部,至七月初六日,由部领得沉速香发给造办处亦于定限外尚逾三十日,除广储司茶库官员迟滞之处交内务府查议外,所由造办处该作除奏明价大班银两不准开支外,仍将管作催长舒明阿、英敏遗漏,行催库官郎中观柱各罚俸三个月,办理业务郎中金辉、珠尔杭阿各罚俸六个月……”从这条档案中,咱们能够发现以下几点信息:一是宫廷用香是由皇帝宣布旨意,由担任官员从仓库取香;二是宫廷对器物办理的迟滞极限有清晰的规则,对违规者的处理力度十分严格;三是茶库和颜料库作为宫廷首要的桂花树收贮和办理组织,因存贮的类似,因此在职能上可彼此补充。
3.造办处仓库
清代,一些当地官在不定期进贡中所贡的桂花树许多会直接进入造办处的仓库,因为造办处成造很多桂花树器物,其所用桂花树除了从茶库提取之外,更有很多的桂花树取自造办处的仓库。关于造办处,《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其办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增设笔帖式”。造办处担任“成造内廷交造什件”。
从档案记载来看,造办处仓库内会存放少量的桂花树以备作材料运用。咱们以雍正三年的几条档案为例来看:如“初八日,宦官张玉柱王和平交来伽南香一块,重十六两七钱,随锦匣,系总督孔毓殉进,传旨着交造办处,钦此。”再“初七日,员外郎海望持出桂花树一块,重七斤,奉旨着认看,或是伽南香或是沉速香,认别分明,亦收在造办处库内钦此。”又“二十五日,宦官王和平交来桂花树二块,重二斤八两,传旨交造办处收着,钦此。”从这几条档案来看,这些桂花树随其他贡品一同进入宫廷,并未进入广储司的茶库或户部的颜料库,而是遵循皇帝的旨意直接进入造办处的仓库。除了这种直接进入仓库的桂花树外,一些宫内撤下的桂花树也往往交与造办处收贮,如“二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奏事宦官张玉柱交勤政殿东五间填漆格内伽南香一块,重十三两五钱,伽南香一块,重八两,伽南香一块,重六两五钱,锡匣盛,桂花树一块,重一斤十两,桂花树一块,重三斤二两,桂花树一块,重一斤十一两,传旨交养心殿好生收着钦此”。这些由勤政殿撤下的桂花树直接进入了养心殿造办处的仓库,而未交与茶库或颜料库。由此可见,养心殿造办处会收贮有必定数量的桂花树以备运用。
桂花树在清宫中的运用
桂花树作为一种常用香料,在清宫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档案记载来看首要会集在月例分发、各类祭祀活动、合香、入药、恩赐和制造器物等几个方面,下面具体来看:
1.月例用香
月例运用是清官运用桂花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给发遍地桂花树数目按月具奏,月折一次,一年仍复归奏报销”。后官的皇太后、皇后等人均有桂花树月例,如“慈安皇太后每月用中桂花树四两,慈禧皇太后每月用中桂花树四两”,隆裕皇太后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四两”。“遵旨查得皇后所用桂花树四两向系月例”。嘉庆时,皇后所用桂花树开端入月折内开支,“遵旨查得皇后所用桂花树四两向系月例均用蓝册所存交进不入月折,现因蓝册桂花树无存,改用部项是以人于月折内开支,谨奏等因于嘉庆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具奏,奉旨:知道了,钦此”。
除了妃嫔之外,一些重要的宫廷内也会有月例桂花树,咱们以宣统三年十月初一日起至二十九日各宫廷用桂花树数为例来看,“奉先殿月例用上等桂花树四斤十二两二钱九分,苍穹宝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三两,钦安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二两,慈宁宫佛堂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一钱,慈宁宫东西配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一钱,寿康宫东暖阁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一钱,养心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八钱,英华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四钱,御花园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四两。年例十月十五日起至次年正月十四日止奉先殿供鲜用上等桂花树一斤。以上共用上等桂花树五斤十二两二钱九分,中等桂花树十五两五钱”。由此可见,即使是在清末时宫廷运用桂花树的数量很大。清朝在鼎盛时期宫廷运用的桂花树数量更大,因不敷运用,不得不削减一些宫廷运用桂花树的数量。乾隆三十七年之前,宫廷四十七处运用桂花树的宫廷古刹共用桂花树一百零五斤十两二钱九分,经削减后剩下六十九斤四两四钱九分。笔者曾计算过削减的状况,基本上是一些皇家寺院及佛事活动所用的桂花树,而比如皇太后宫、安佑宫、慈宁宫佛堂等地的月例则没有削减,“又慈宁宫佛堂等四处一切桂花树原定额数尚属允协,应请照常支发,毋庸核减外,其他遍地所用桂花树为数较多,不无浪费,今按遍地足数点着之数酌减更改。至外围永慕寺等处既有檀香降香点着,其所用桂花树应请全行削减”。
2.熏香
桂花树作为一种香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燃香,宋代就有“桂花树一铢销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之誉。清官运用桂花树时往往会将其劈成小丁放置香炉内,以净化室内气味。如“郎中白世秀来说总管王成交桂花树八块,传旨着辟香丁钦此。于本月二十一日辟得香丁交讫”。又“库掌四德五德来说领袖赵进忠交桂花树一块,重九十两,传旨着劈香丁钦此。于闰三月初二日,库掌四德五德笔帖式福庆将桂花树一块劈得碎香丁重八十四两交宦官胡世杰呈进王成讫”。从档案记载来看,除了这种临时制做的香丁外,宫廷在各种节日前往往会提前制造一些香丁运用,如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为重阳节“郎中海望员外郎满毗传做备用,桂花树方丁八两;紫降香方丁八两;奄叭香八两;芸香八两;大宫香饼一料,计九百个,记此”。
清官除了直接辟香丁运用外,更多的是桂花树为主质料很多合香运用。“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陈氏香谱》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桂花树的合香香方,如“桂花树一两,苏和香,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熟之”。清官的合香一般以桂花树为主,配以麝香、乳香等做成香饼运用,如“员外郎满毗传做端阳节备用三色宫香饼二斤”。清官内的比如养心殿、皇太后宫等处的桂花树月例,一般都用于熏香。在很多的清宫绘画中,皇帝及后妃的桌上都会有小型的香炉,如在《清人画慈禧佛装像轴》图中,慈禧身边精致的仿宣德青铜香炉内的屡屡青烟将扮作观音的慈禧映衬的仙气十足。这些小香炉内放置的就是桂花树一类的香料,日常用于熏香运用。
3.入药
桂花树是稀有的理气活血的药材,有降气除燥、暧肾养脾、顺气制拟等功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于修合各类成药,如桂花树丸、桂花树散等。清官有两个制造成药的组织,分别是药房和内务府造办处。御药房担任宫廷所需药材的炮制和各种成药的加工,保证和办理宫廷用药。造办处的药作、锭子作等也会制造一些药品。清官药房中将桂花树作为配料入药,一般用于修合成药运用,如乾隆三十七年“查药房所领桂花树因无分晰项款,讯据该处官员等禀称,查上年原由广储司茶库领过桂花树三斤,本处修合安全丹十料用过桂花树十两,三神香四料用过桂花树八钱,槟榔药十料用过桂花树三两,苏合丸一料用过桂花树一两,梅花点舌丹一料用过桂花树一钱”。除了宫廷药房配药运用桂花树外,“乾清宫圆明园并南府景山遍地据大夫开方修合丸药行取煎药方内用过桂花树一斤三两四钱三分”,两处共用桂花树二斤二两三钱三分。药房首要制备帝后日常的丸散膏丹,造办处主项是制造锭子药及军前用药,如清宫制造的安全丸,每年的就用到了很多的桂花树(包含伽南香和落水沉)。如雍正六年仅恩赐在西北征战的将领就用安全丸八万九千七百丸,数量之大,可见一斑。
4.祭祀运用
清官将桂花树广泛使用于各种祭祀场所,“凡每年各祭祀,需用降真、沉、速等香及炭饼各有定数,俱本寺行文户部移取圆柱桂花树、桂花树饼、降真香饼、速香块、圆柱速香炭饼俱本寺行文工部移取”。除了祭祀外,各类供佛场合也会运用很多的桂花树,如“据圆明园总管宦官王进玉传旨嗣后圆明园内佛前供献着用桂花树,是以行取桂花树一斤八两”。“内庭遍地并外围寺庙以及遍地行取桂花树向系广储司茶库由部收取支发遍地用”。下面咱们以奉先殿为例来看。
奉先殿于清顺治十三年重建,是宫廷祭祀皇帝祖先的家庙,供奉列圣列后神牌,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冬日及国有大庆,恭奉列圣神牌前殿祭享,立春、端阳、重阳及四月八日,于奉先殿后殿陈香灯。雍正时,奉先殿月例祭祀运用的中等桂花树,如雍正二年十二月“奉先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二斤十两五钱”。到乾隆时奉先殿每日上香所用的变为了上等桂花树,“惟奉先殿、寿皇殿二处需用上等桂花树,其他遍地所用桂花树俱系中等,每月给发遍地桂花树数目按月具奏,月折一次,一年仍复归奏报销,历年遵行在案”。奉先殿使用奉先制帛、桂花树等均照数豫日交送年供鲜及年节所用桂花树、紫降香于正月十五、六月十五、十月十五等日分三次交送。奉先殿每年月例运用上等桂花树三斤九两五钱,每年五次告祭祖先用上等桂花树一斤三两二钱五分,每年供献用上等桂花树六斤十二两,共计用桂花树十一斤八两七钱五分。除了这些常规的祭祀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告祭,从雍正十一年开端,奉先殿大典祭祀定上香之仪。如“嘉庆元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上侍太上皇诣奉先殿行礼”。“这些不定期的祭祀所用香基本也是以桂花树为主。由此能够推断,奉先殿每年所用的桂花树应该不会少于十二斤,其数量是比较大的。
5.恩赐
桂花树作为稀有的香料,自古就遭到贵族的推重。清代皇帝往往会恩赐一些桂花树给臣下或
藩部王公等,以作为联络双方感情的枢纽,如雍正时三大名臣之一的鄂尔泰就遭到皇帝数次恩赐桂花树的优渥,如“雍正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赍折家人蒙恩赏银十两,驰驿赍回御赐臣宁绸八匹,桂花树一盒,乳饼一匣,果干一匣”。
作为恩赐运用的桂花树更多的是以器物的形式呈现,如“其伽南香有用途用,蜜蜡金星玻璃伽南香数珠着配庄重赏蒙古王子用”。光绪八年九月,清廷“派驻藏就事大臣色楞额往奠班禅额尔德呢,赏银五千两治丧及蟒缎哈达等物,并御用蜜蜡念珠一串,桂花树朝珠一盘……”。再如宣统五年六月初八日,“总管谦和传荣惠皇贵妃额娘赐桂花树小扳指一件。”不论是数珠还是扳指,用这种小型的桂花树器物作恩赐品是很适宜的。
6.成做器物
在清官造办处活计档中,有很多关于桂花树成做活计的记载,这些具体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皇帝对桂花树的喜欢。相较于桂花树木,桂花树制造的器物体积相对较小,更多是一些把玩用具。从档案记载来看,首要的器物有两类:一是有用器,以数珠、暖手等小型器物为主。二是摆设器物,如炉瓶、底座等。下面具体来看:
(1)有用器物。清宫制造的桂花树器物以数珠、暖手等居多,其间朝珠尤甚。如雍正八年十月二十日,“司库常保领袖宦官萨木哈来说宫廷监督领侍陈福副领侍刘玉李英宦官王常贵交来伽南香一块,重五斤四两,系巡抚鄂必达进,传旨交造办处做数珠用,钦此。于十二月十七日,将伽南香五斤四两内选择镟的数珠五串,一串重二两八钱,一串重二两六钱,一串重二两五钱,一串重二两二钱,一串重二两,共重十二两一钱,折耗五两九钱,回残香末四斤三两,领袖李久明萨木哈持去”。再如雍正七年五月初八日,“宦官王常贵交来伽南香一块,重二十七两,随锡匣盛,传旨着做数珠用,钦此”。类似的记载还十分多,从这些档案中,咱们能够发现这样一些信息:一是数珠自身的质量就较小,最重的也没有超过三两。二是宫廷制造桂花树器物的准则完备,从何处取香,做多少,用过多少,回残香末有多少等均有清晰记载。
再如暖手,如“十二日,怡亲王交蜜蜡鸳鸯暖手一件,二等伽南香一块,重四斤六两,王谕将此伽南香照蜜蜡鸳鸯款式做暖手二件,剩下伽南香应作何物酌量用,遵此”。“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九日,副崔总佛坚持来司库郎正培瑞保押贴一件,内开为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宦官富成来说宦官胡世杰传旨着照伽南香莺熊暖手再做一件,如香缺乏用将造办处收贮伽南香内选用钦此。”从整个制造过程来看,是完全按照皇帝个人喜爱进行制造的。
(2)摆设器物。清代宫廷有时也会将桂花树做成一些摆设器,如炉瓶三事等,有时也会将一些桂花树做成摆设器物的配件运用。如“二十四日,宦官王和平交来伽南香一段,长二寸,径六分,传着做匙箸瓶一件,随炕色匙箸一分,记此”。“于六月二十日,做得伽南香匙箸瓶一分,内配老鹮色匙箸一分,领催白世秀交宦官王和平讫。”从这段伽南香的尺寸来看,匙箸瓶的体积应该是比较小的,十分秀雅,和合适室内摆设。在《清宫摆设档》中也有许多关于宫廷摆设桂花树物品的记载,如燕喜堂摆设有“桂花树双扁豆一件”。养心殿西暖阁“雕漆二层长方匣一件,头层内盛桂花树手串一盘”。
还有很多将桂花树给配做配件以备摆设的记载,如“乾隆元年正月十七日,宦官毛团交伽南香一块,青绿古铜铎一件,传旨:青绿古铜铎配架,伽南香配座,钦此。于本年二月初五日,将伽南香一块配得紫檀木架一件司库刘山久七品领袖萨木哈交宦官毛团持去讫”。从这条档案来看,乾隆时将整块的伽南香作为摆设品运用的,而专门为其配做了紫檀木座。
剩下桂花树的处理
清官关于剩下的桂花树的处理方式首要有两种,一是变价,二是做代替品运用。
(1)变价。广储司六库所存储的很多贡品每年都会处理掉一部分,经过将宫中消费不完的物品向社会兜销,以换取现金以充别项开支,清代,崇文门监督代内务府发卖广储司六库中剩余的物品。清官桂花树的变价就是交由崇文门监督担任,如道光五年六月初一日,茶库交崇文门监督拟变价的物品中就有“六安茶二千五百斤,每斤银二分。桂花树一千八百斤,每斤银五分”。因为桂花树自身归于奢侈品,所以许多时分变价并不简单。如乾隆三十七年官员上奏称:“初八日,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酌减香料数目事准办理户部三库业务衙门奏称历来遍地支用桂花树除上等者每年给发无余,而中等香丁往往积多无用,是以上年鲁经奏交崇文门变价,因非民间常用之物,至今没有有人认买。”
(2)作为代替品运用。因为很多中等桂花树剩下且变价往往不能十分顺利的进行,因此宫廷将一些剩下的桂花树代替其他类香品运用。如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因剩下桂花树未能变价处理,乾隆下旨将其交与广储司抵用苍穹宝殿、圆明园等四十二处运用攒香的宫廷。“十月二十四日,查本年十月二十四日遵旨奏崇文门交到桂花树丁五百十五斤抵发苍穹宝殿等四十二处应领攒香数目,足覆一年之用,尚余二十余斤,如按圆明园佛楼等三十五处领银办买攒香之数一并抵发不敷一年使用”,“奉旨崇文门存贮桂花树丁五百十五斤着交广储司,嗣后宫内圆明园园囿等处领用攒香处行将此项桂花树丁发给抵用,俟用完时再行发给攒香,再每年使用若干斤,此项桂花树足覆几年之用,着查明具奏钦此”。以剩余桂花树代替攒香,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剩下价值。
(责任编辑:阮富春)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www.baolincx.com
清宫桂花树的来源
桂花树在清宫中的运用十分频繁,数量很大,那这些桂花树究竟是怎样进入清官的呢?经过整理档案材料能够发现有三种首要来源:由藩属国进贡的桂花树,当地官员的进贡,采买。
1.藩属国进贡
清代疆域空前扩大,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在这其间盛产桂花树的安南、暹罗等国都位列其间。因为这些国家自身生产香料,所以在奉表、纳贡等活动中简直每次都会进贡必定数量的桂花树,这也是宫廷运用的“番桂花树”的首要来源。如“越南国年例贡物桂花树六百两”,“暹罗国王遣使祝寿进贡桂花树二十斤”,“安南国恭进乾隆四十五年四十八年两贡桂花树六十斤”,从进贡的数量上看是十分大的。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国家自身盛产桂花树,在“任土做贡”的原则下,桂花树作为贡品自身就十分适宜。二是清宫对桂花树的需求造成了这种局面。自古以来,香料作为贵重的奢侈品遭到宫廷的喜欢,桂花树尤甚,所以清廷也有意经过各种渠道向附属国表达对桂花树的喜爱,这些国家也就投其所好的进贡了很多的桂花树。
除了这些原产国进贡桂花树外,一些不产桂花树的国家往往会购买必定数量的桂花树作为礼品呈送给清廷,如康熙九年(1670),义国王(意大利)遣使奉表进贡,其间就包含必定数量的桂花树。这些国家购买桂花树的意图也是为迎合宫廷对香料的喜爱。
因藩属国的桂花树产量有限而进贡频繁,清廷为此刻意下旨:“任土作贡,原视物产所宜……即此外桂花树等物,若未能备数,无妨就该国一切,如土纨、绢布均可进奉,不用拘定成例,所谓不惟其物惟其意也”。从这条旨意上看,清宫还是期望以桂花树作为首选的进贡物品,在桂花树缺乏的状况下,方运用其他物品代替。
2.官员进贡
我国的进贡准则一直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所谓“贡”,原本是与赋税准则相关,《周礼·天官》有“王日赋贡”,《孟子·万章上》有“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贡税焉”的记载。后“贡”的含义逐步改变,赋税的含义下降,简直变成臣下或属国向君主进献的专用词。后跟着进贡准则的完善,呈现了“九贡”(祀贡、嫔贡、器贡、历贡、材贡、货贡、服贡、游贡、物贡)之制。其间的“物贡”一类,专指当地向中心进献的特产什物。《钦定文献通考》中有“臣等谨按马端临做土贡考,谓古之土贡,即在赋税之中犹当其租入云耳。”香料是古代各当地向朝廷进献的贵重特产之一,专供皇室之用。关于香贡的起源,现今见于切当文字记载的是晋代常遂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灭商后,巴蜀部落”鱼铁盐铜,丹漆茶密,皆纳贡之……园有芳翦香茗”,这儿的“香”就是茅香一类的香料。
清代延续了前代的“任土做贡”的进贡准则,桂花树作为我国两广及海南区域的特产,每年都要向宫廷进贡必定数量的桂花树。清代,桂花树例贡由当地官担任采办解送至京。如康熙时,广东布政司每年需解桂花树一百斤,到乾隆时广东布政司每年解送的桂花树到达三百斤。而雍正时,福建布政司每年需解桂花树一百斤入贡。从进贡数量上是很大的。康熙七年,崖州知州张擢士因崖州桂花树贡沉重上书朝廷:“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可见当时海南区域的香贡的沉重。
为下降采办桂花树对百姓的滋扰,乾隆三十一年曾特地下谕海南的当地官:“应饬黎峒总管、哨管、黎头谕令熟黎普行剃发,杜其假冒生黎滋事,每年例办进贡花梨桂花树,向系差票赴黎购买,黎头挨邨拨夫送官领价,桂花树易滋扰累,应将每年额贡晓示,豫发价值派总管、哨管、黎头分办运赴免致差役扰累”。从这条材料中,咱们能够发现这样几条信息:一是海南桂花树的主产区在黎族生活的区域,清政府对这些区域具有充分的管辖权;二是清代当地官担任具体的桂花树采办,每年有固定的采买限额,当地每年有专门的采办进贡桂花树的银两支出,具体担任采买的是当地的差弁,而帮忙采买的则是当地的黎人头目;三是从材料看出,采买过程中曾经发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扰累了当地百姓,所以皇帝才会下旨“免致差役扰累”。咸丰时还特意削减了押运桂花树贡的“广东省委员解送桂花树饭食银”,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除了土贡的桂花树外,还有许多非土贡的桂花树进入宫廷,清代,宫廷节庆活动很多,当地官会在各类节庆活动时向宫廷进贡必定数量的桂花树,如在三大节(元旦、端阳、万寿)进贡的桂花树。还有一些不定期进贡中也会有必定数量的桂花树,如来京陛见贡、谢恩贡、传办贡等,这些桂花树大都跟着其他的贡品一同入贡。如两广总督端阳进桂花树二盒,广东巡抚端阳进桂花树二十斤。除了例贡的桂花树外,两广区域的一些当地官员也会采办一些桂花树作为贡品进贡到宫廷如“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宦官高玉王常贵交小桂花树二块,重六斤八两,随楠木匣一件,系毛克明、郑五赛进”。又“同治十一年五月十四日,两广总督瑞麟进桂花树二箱”。毛克明、郑五赛于雍正十年任广州左翼副都统,瑞麟时任两广总督,采办桂花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除了两广、福建等地的当地官进贡桂花树外,为迎合宫廷的喜爱,一些非桂花树产区的官员也会购买一些桂花树进贡到宫廷。如雍正三年初十日,“总管宦官张起麟交桂花树一根,重二十一斤,系汉侍卫林祖成进,传旨:收着钦此”。再如“康熙五十年正月二十六日韩钟离交来桂花树二块,系鹅房庄头邬索住进,一块重三十九两,一块重二十八两,六十年十一月初三日,上览过交养心殿”。这些京城或其他非桂花树产区的官员进贡的桂花树大都是从商铺中购买的。
3.采买
清官除了收取进贡的桂花树外,还会派相关司员进行采买,以备运用,清官内所用桂花树例由办理香料的广储司茶库司员担任采办交进。此外,一些皇商也会为宫廷采办一些桂花树。如乾隆时总商洪充真实乾隆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共采买“上桂花树九十八斤,用银三百三十两四钱,次桂花树二十斤,用银十二两”。康熙时,因很多采办桂花树多过而下旨量用采买,“即如朕内用桂花树,每年二百斤,用尚有余,今办解者已过数倍,此等物件俱令察明,量用采买”。从整个清代来看,采买的桂花树数量并不太多,且多会集在前期,后期囿于国家财力的约束,采买的桂花树数量比较有限。
清官桂花树的办理
清代,很多桂花树收贮到宫廷,而桂花树作为有机物的特性,使得对其保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清宫中有专门担任收贮桂花树的仓库,从档案记载来看首要是广储司茶库、户部颜料库和造办处仓库,茶库和颜料库收贮各藩属国、当地例贡及皇商收购的桂花树,而造办处仓库首要收贮当地官不定期进贡的及造办处做活计运用的桂花树。
1.广储司茶库
茶库是清宫中收贮桂花树的首要组织。《大清会典》记载:“茶库,康熙二十八年奏准,于裘缎二库内分设,管收贡茶、人参、金线、绒丝、纸张、香等物”。《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中记载:“茶库专司收存人参、茶叶、香纸、绒线、纰缨、颜料等项。”可见收贮这些物品是茶库首要的职能所在。茶库担任收贮藩属国进贡的香料,如道光元年越南国嗣王阮福皎所进“桂花树速香交茶库”。
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隶归于内务府广储司。清官对茶库的内部办理阅历了数次变更,从时刻上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也是茶库由设立到最终完善的过程。与前期相比较,中期增加了部分办理人员,包含一名员外郎、两名司库和四名催总,而后期则又恢复成前期的人员制造。这种人员配置的改变是与清代国力的改变相符的。清初,国家尚不安稳,在宫廷日用消费方面较为节省。跟着国力的日渐强盛,到清中叶,宫廷的供给逐步到达高峰,比如桂花树等消费品的运用也日渐增多,相应的组织和办理人员也不断扩充。到后期,跟着国力的衰减,茶库也随之减肥。
清官将收贮的桂花树储存于茶库内以备运用,如“十一日,怡亲王选得本库收贮一等伽南香一块,重二斤十一两,二等伽南香一块,重四斤三两,二等伽南香,重四斤六两呈览”。从档案记载来看,在清宫运用桂花树时,会从茶库中支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途。
2.户部颜料库
清代,户部部属的颜料库也担任收贮一些进贡的桂花树。《大清会典》记载,颜料库“凡各省解到铜、铁、铅、锡、朱砂、黄丹、桂花树、降香、黄茶、白蜡、黄蜡、纸、桐油并花梨紫榆等木,均付库收贮”。清代,南方各省进贡的桂花树大都会进入颜料库,如广东布政使每年进贡的桂花树三百斤就直接进入户部的颜料库。颜料库内“应解各物,如库贮足用则停解,缺乏用则行取,屡年增减无定数”。从整个清代来看,颜料库所在的桂花树的数量还是十分大的。关于颜料库的办理,“康熙十六年,定颜料库属内监衙门办理,其内部设验匠二名,库役二十八名,匠役四十一名”。尔后历代办理人员均有所增减,但总体改变不大。清官运用桂花树时会从颜料库提取,如“初六日,领袖宦官程国用来说奉怡亲王谕颜料库内有好的伽南香选几块用遵此”。
乾隆三十八年曾经因为茶库的官员发香迟滞而对其进行了责罚,转而向户部的颜料库收取。“十六日,总管内务府谨奏为查议事准造办处奏称查得成造檀香等佛于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内准样,其缺乏香料迟滞,八月间始行收取得一事,缘该作迟滞于定限外尚逾五十一日,该库于定限外尚逾七十六日,以上造办处该作该库迟滞逾限之处业已按日期多寡分别记过,至广储司茶库因沉速香块无存,四月二十三日接文办稿呈明于六月十三日转行户部,至七月初六日,由部领得沉速香发给造办处亦于定限外尚逾三十日,除广储司茶库官员迟滞之处交内务府查议外,所由造办处该作除奏明价大班银两不准开支外,仍将管作催长舒明阿、英敏遗漏,行催库官郎中观柱各罚俸三个月,办理业务郎中金辉、珠尔杭阿各罚俸六个月……”从这条档案中,咱们能够发现以下几点信息:一是宫廷用香是由皇帝宣布旨意,由担任官员从仓库取香;二是宫廷对器物办理的迟滞极限有清晰的规则,对违规者的处理力度十分严格;三是茶库和颜料库作为宫廷首要的桂花树收贮和办理组织,因存贮的类似,因此在职能上可彼此补充。
3.造办处仓库
清代,一些当地官在不定期进贡中所贡的桂花树许多会直接进入造办处的仓库,因为造办处成造很多桂花树器物,其所用桂花树除了从茶库提取之外,更有很多的桂花树取自造办处的仓库。关于造办处,《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其办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增设笔帖式”。造办处担任“成造内廷交造什件”。
从档案记载来看,造办处仓库内会存放少量的桂花树以备作材料运用。咱们以雍正三年的几条档案为例来看:如“初八日,宦官张玉柱王和平交来伽南香一块,重十六两七钱,随锦匣,系总督孔毓殉进,传旨着交造办处,钦此。”再“初七日,员外郎海望持出桂花树一块,重七斤,奉旨着认看,或是伽南香或是沉速香,认别分明,亦收在造办处库内钦此。”又“二十五日,宦官王和平交来桂花树二块,重二斤八两,传旨交造办处收着,钦此。”从这几条档案来看,这些桂花树随其他贡品一同进入宫廷,并未进入广储司的茶库或户部的颜料库,而是遵循皇帝的旨意直接进入造办处的仓库。除了这种直接进入仓库的桂花树外,一些宫内撤下的桂花树也往往交与造办处收贮,如“二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奏事宦官张玉柱交勤政殿东五间填漆格内伽南香一块,重十三两五钱,伽南香一块,重八两,伽南香一块,重六两五钱,锡匣盛,桂花树一块,重一斤十两,桂花树一块,重三斤二两,桂花树一块,重一斤十一两,传旨交养心殿好生收着钦此”。这些由勤政殿撤下的桂花树直接进入了养心殿造办处的仓库,而未交与茶库或颜料库。由此可见,养心殿造办处会收贮有必定数量的桂花树以备运用。
桂花树在清宫中的运用
桂花树作为一种常用香料,在清宫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档案记载来看首要会集在月例分发、各类祭祀活动、合香、入药、恩赐和制造器物等几个方面,下面具体来看:
1.月例用香
月例运用是清官运用桂花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给发遍地桂花树数目按月具奏,月折一次,一年仍复归奏报销”。后官的皇太后、皇后等人均有桂花树月例,如“慈安皇太后每月用中桂花树四两,慈禧皇太后每月用中桂花树四两”,隆裕皇太后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四两”。“遵旨查得皇后所用桂花树四两向系月例”。嘉庆时,皇后所用桂花树开端入月折内开支,“遵旨查得皇后所用桂花树四两向系月例均用蓝册所存交进不入月折,现因蓝册桂花树无存,改用部项是以人于月折内开支,谨奏等因于嘉庆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具奏,奉旨:知道了,钦此”。
除了妃嫔之外,一些重要的宫廷内也会有月例桂花树,咱们以宣统三年十月初一日起至二十九日各宫廷用桂花树数为例来看,“奉先殿月例用上等桂花树四斤十二两二钱九分,苍穹宝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三两,钦安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二两,慈宁宫佛堂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一钱,慈宁宫东西配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一钱,寿康宫东暖阁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一钱,养心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八钱,英华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四钱,御花园月例用中等桂花树四两。年例十月十五日起至次年正月十四日止奉先殿供鲜用上等桂花树一斤。以上共用上等桂花树五斤十二两二钱九分,中等桂花树十五两五钱”。由此可见,即使是在清末时宫廷运用桂花树的数量很大。清朝在鼎盛时期宫廷运用的桂花树数量更大,因不敷运用,不得不削减一些宫廷运用桂花树的数量。乾隆三十七年之前,宫廷四十七处运用桂花树的宫廷古刹共用桂花树一百零五斤十两二钱九分,经削减后剩下六十九斤四两四钱九分。笔者曾计算过削减的状况,基本上是一些皇家寺院及佛事活动所用的桂花树,而比如皇太后宫、安佑宫、慈宁宫佛堂等地的月例则没有削减,“又慈宁宫佛堂等四处一切桂花树原定额数尚属允协,应请照常支发,毋庸核减外,其他遍地所用桂花树为数较多,不无浪费,今按遍地足数点着之数酌减更改。至外围永慕寺等处既有檀香降香点着,其所用桂花树应请全行削减”。
2.熏香
桂花树作为一种香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燃香,宋代就有“桂花树一铢销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之誉。清官运用桂花树时往往会将其劈成小丁放置香炉内,以净化室内气味。如“郎中白世秀来说总管王成交桂花树八块,传旨着辟香丁钦此。于本月二十一日辟得香丁交讫”。又“库掌四德五德来说领袖赵进忠交桂花树一块,重九十两,传旨着劈香丁钦此。于闰三月初二日,库掌四德五德笔帖式福庆将桂花树一块劈得碎香丁重八十四两交宦官胡世杰呈进王成讫”。从档案记载来看,除了这种临时制做的香丁外,宫廷在各种节日前往往会提前制造一些香丁运用,如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为重阳节“郎中海望员外郎满毗传做备用,桂花树方丁八两;紫降香方丁八两;奄叭香八两;芸香八两;大宫香饼一料,计九百个,记此”。
清官除了直接辟香丁运用外,更多的是桂花树为主质料很多合香运用。“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陈氏香谱》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桂花树的合香香方,如“桂花树一两,苏和香,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熟之”。清官的合香一般以桂花树为主,配以麝香、乳香等做成香饼运用,如“员外郎满毗传做端阳节备用三色宫香饼二斤”。清官内的比如养心殿、皇太后宫等处的桂花树月例,一般都用于熏香。在很多的清宫绘画中,皇帝及后妃的桌上都会有小型的香炉,如在《清人画慈禧佛装像轴》图中,慈禧身边精致的仿宣德青铜香炉内的屡屡青烟将扮作观音的慈禧映衬的仙气十足。这些小香炉内放置的就是桂花树一类的香料,日常用于熏香运用。
3.入药
桂花树是稀有的理气活血的药材,有降气除燥、暧肾养脾、顺气制拟等功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于修合各类成药,如桂花树丸、桂花树散等。清官有两个制造成药的组织,分别是药房和内务府造办处。御药房担任宫廷所需药材的炮制和各种成药的加工,保证和办理宫廷用药。造办处的药作、锭子作等也会制造一些药品。清官药房中将桂花树作为配料入药,一般用于修合成药运用,如乾隆三十七年“查药房所领桂花树因无分晰项款,讯据该处官员等禀称,查上年原由广储司茶库领过桂花树三斤,本处修合安全丹十料用过桂花树十两,三神香四料用过桂花树八钱,槟榔药十料用过桂花树三两,苏合丸一料用过桂花树一两,梅花点舌丹一料用过桂花树一钱”。除了宫廷药房配药运用桂花树外,“乾清宫圆明园并南府景山遍地据大夫开方修合丸药行取煎药方内用过桂花树一斤三两四钱三分”,两处共用桂花树二斤二两三钱三分。药房首要制备帝后日常的丸散膏丹,造办处主项是制造锭子药及军前用药,如清宫制造的安全丸,每年的就用到了很多的桂花树(包含伽南香和落水沉)。如雍正六年仅恩赐在西北征战的将领就用安全丸八万九千七百丸,数量之大,可见一斑。
4.祭祀运用
清官将桂花树广泛使用于各种祭祀场所,“凡每年各祭祀,需用降真、沉、速等香及炭饼各有定数,俱本寺行文户部移取圆柱桂花树、桂花树饼、降真香饼、速香块、圆柱速香炭饼俱本寺行文工部移取”。除了祭祀外,各类供佛场合也会运用很多的桂花树,如“据圆明园总管宦官王进玉传旨嗣后圆明园内佛前供献着用桂花树,是以行取桂花树一斤八两”。“内庭遍地并外围寺庙以及遍地行取桂花树向系广储司茶库由部收取支发遍地用”。下面咱们以奉先殿为例来看。
奉先殿于清顺治十三年重建,是宫廷祭祀皇帝祖先的家庙,供奉列圣列后神牌,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冬日及国有大庆,恭奉列圣神牌前殿祭享,立春、端阳、重阳及四月八日,于奉先殿后殿陈香灯。雍正时,奉先殿月例祭祀运用的中等桂花树,如雍正二年十二月“奉先殿月例用中等桂花树二斤十两五钱”。到乾隆时奉先殿每日上香所用的变为了上等桂花树,“惟奉先殿、寿皇殿二处需用上等桂花树,其他遍地所用桂花树俱系中等,每月给发遍地桂花树数目按月具奏,月折一次,一年仍复归奏报销,历年遵行在案”。奉先殿使用奉先制帛、桂花树等均照数豫日交送年供鲜及年节所用桂花树、紫降香于正月十五、六月十五、十月十五等日分三次交送。奉先殿每年月例运用上等桂花树三斤九两五钱,每年五次告祭祖先用上等桂花树一斤三两二钱五分,每年供献用上等桂花树六斤十二两,共计用桂花树十一斤八两七钱五分。除了这些常规的祭祀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告祭,从雍正十一年开端,奉先殿大典祭祀定上香之仪。如“嘉庆元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上侍太上皇诣奉先殿行礼”。“这些不定期的祭祀所用香基本也是以桂花树为主。由此能够推断,奉先殿每年所用的桂花树应该不会少于十二斤,其数量是比较大的。
5.恩赐
桂花树作为稀有的香料,自古就遭到贵族的推重。清代皇帝往往会恩赐一些桂花树给臣下或
藩部王公等,以作为联络双方感情的枢纽,如雍正时三大名臣之一的鄂尔泰就遭到皇帝数次恩赐桂花树的优渥,如“雍正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赍折家人蒙恩赏银十两,驰驿赍回御赐臣宁绸八匹,桂花树一盒,乳饼一匣,果干一匣”。
作为恩赐运用的桂花树更多的是以器物的形式呈现,如“其伽南香有用途用,蜜蜡金星玻璃伽南香数珠着配庄重赏蒙古王子用”。光绪八年九月,清廷“派驻藏就事大臣色楞额往奠班禅额尔德呢,赏银五千两治丧及蟒缎哈达等物,并御用蜜蜡念珠一串,桂花树朝珠一盘……”。再如宣统五年六月初八日,“总管谦和传荣惠皇贵妃额娘赐桂花树小扳指一件。”不论是数珠还是扳指,用这种小型的桂花树器物作恩赐品是很适宜的。
6.成做器物
在清官造办处活计档中,有很多关于桂花树成做活计的记载,这些具体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皇帝对桂花树的喜欢。相较于桂花树木,桂花树制造的器物体积相对较小,更多是一些把玩用具。从档案记载来看,首要的器物有两类:一是有用器,以数珠、暖手等小型器物为主。二是摆设器物,如炉瓶、底座等。下面具体来看:
(1)有用器物。清宫制造的桂花树器物以数珠、暖手等居多,其间朝珠尤甚。如雍正八年十月二十日,“司库常保领袖宦官萨木哈来说宫廷监督领侍陈福副领侍刘玉李英宦官王常贵交来伽南香一块,重五斤四两,系巡抚鄂必达进,传旨交造办处做数珠用,钦此。于十二月十七日,将伽南香五斤四两内选择镟的数珠五串,一串重二两八钱,一串重二两六钱,一串重二两五钱,一串重二两二钱,一串重二两,共重十二两一钱,折耗五两九钱,回残香末四斤三两,领袖李久明萨木哈持去”。再如雍正七年五月初八日,“宦官王常贵交来伽南香一块,重二十七两,随锡匣盛,传旨着做数珠用,钦此”。类似的记载还十分多,从这些档案中,咱们能够发现这样一些信息:一是数珠自身的质量就较小,最重的也没有超过三两。二是宫廷制造桂花树器物的准则完备,从何处取香,做多少,用过多少,回残香末有多少等均有清晰记载。
再如暖手,如“十二日,怡亲王交蜜蜡鸳鸯暖手一件,二等伽南香一块,重四斤六两,王谕将此伽南香照蜜蜡鸳鸯款式做暖手二件,剩下伽南香应作何物酌量用,遵此”。“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九日,副崔总佛坚持来司库郎正培瑞保押贴一件,内开为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宦官富成来说宦官胡世杰传旨着照伽南香莺熊暖手再做一件,如香缺乏用将造办处收贮伽南香内选用钦此。”从整个制造过程来看,是完全按照皇帝个人喜爱进行制造的。
(2)摆设器物。清代宫廷有时也会将桂花树做成一些摆设器,如炉瓶三事等,有时也会将一些桂花树做成摆设器物的配件运用。如“二十四日,宦官王和平交来伽南香一段,长二寸,径六分,传着做匙箸瓶一件,随炕色匙箸一分,记此”。“于六月二十日,做得伽南香匙箸瓶一分,内配老鹮色匙箸一分,领催白世秀交宦官王和平讫。”从这段伽南香的尺寸来看,匙箸瓶的体积应该是比较小的,十分秀雅,和合适室内摆设。在《清宫摆设档》中也有许多关于宫廷摆设桂花树物品的记载,如燕喜堂摆设有“桂花树双扁豆一件”。养心殿西暖阁“雕漆二层长方匣一件,头层内盛桂花树手串一盘”。
还有很多将桂花树给配做配件以备摆设的记载,如“乾隆元年正月十七日,宦官毛团交伽南香一块,青绿古铜铎一件,传旨:青绿古铜铎配架,伽南香配座,钦此。于本年二月初五日,将伽南香一块配得紫檀木架一件司库刘山久七品领袖萨木哈交宦官毛团持去讫”。从这条档案来看,乾隆时将整块的伽南香作为摆设品运用的,而专门为其配做了紫檀木座。
剩下桂花树的处理
清官关于剩下的桂花树的处理方式首要有两种,一是变价,二是做代替品运用。
(1)变价。广储司六库所存储的很多贡品每年都会处理掉一部分,经过将宫中消费不完的物品向社会兜销,以换取现金以充别项开支,清代,崇文门监督代内务府发卖广储司六库中剩余的物品。清官桂花树的变价就是交由崇文门监督担任,如道光五年六月初一日,茶库交崇文门监督拟变价的物品中就有“六安茶二千五百斤,每斤银二分。桂花树一千八百斤,每斤银五分”。因为桂花树自身归于奢侈品,所以许多时分变价并不简单。如乾隆三十七年官员上奏称:“初八日,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酌减香料数目事准办理户部三库业务衙门奏称历来遍地支用桂花树除上等者每年给发无余,而中等香丁往往积多无用,是以上年鲁经奏交崇文门变价,因非民间常用之物,至今没有有人认买。”
(2)作为代替品运用。因为很多中等桂花树剩下且变价往往不能十分顺利的进行,因此宫廷将一些剩下的桂花树代替其他类香品运用。如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因剩下桂花树未能变价处理,乾隆下旨将其交与广储司抵用苍穹宝殿、圆明园等四十二处运用攒香的宫廷。“十月二十四日,查本年十月二十四日遵旨奏崇文门交到桂花树丁五百十五斤抵发苍穹宝殿等四十二处应领攒香数目,足覆一年之用,尚余二十余斤,如按圆明园佛楼等三十五处领银办买攒香之数一并抵发不敷一年使用”,“奉旨崇文门存贮桂花树丁五百十五斤着交广储司,嗣后宫内圆明园园囿等处领用攒香处行将此项桂花树丁发给抵用,俟用完时再行发给攒香,再每年使用若干斤,此项桂花树足覆几年之用,着查明具奏钦此”。以剩余桂花树代替攒香,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剩下价值。
(责任编辑:阮富春)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www.baolincx.com
上一篇:旧墨桂花树
下一篇:桂花树种植现状及开展研讨